早期的直線運動軸承形式,就是在一排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杆。現代直線運動軸承使用的是同一種工作原理,隻不過有時用球代替滾子。最簡單的旋轉軸承是軸套軸承,它隻是一個(ge) 夾在車輪和輪軸之間的襯套。這種設計隨後被滾動軸承替代,就是用很多圓柱形的滾子替代原先的襯套,每個(ge) 滾動體(ti) 就像一個(ge) 單獨的車輪。
在意大利奈米湖發現的一艘建造於(yu) 公元前40年的古羅馬船隻上,發現了早期的球軸承的實例:一個(ge) 木製球軸承是用來支撐旋轉桌麵。據說列昂納多·達·芬奇在1500年左右曾經對一種球軸承進行過描述。球軸承的各種不成熟因素中,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球之間會(hui) 發生碰撞,造成額外的摩擦。但是可以通過把球放進一個(ge) 個(ge) 小籠裏防止這種現象。17世紀,伽利略對“籠裝球”的球軸承做過最早的描述。十七世紀末,英國的C.瓦洛設計製造球軸承,並裝在郵車上試用以及英國的P.沃思取得球軸承的專(zhuan) 利。最早投入實用的帶有保持架的滾動軸承是鍾表匠約翰·哈裏遜於(yu) 1760年為(wei) 製作H3計時計而發明的。十八世紀末德國的H.R.赫茲(zi) 發表關(guan) 於(yu) 球軸承接觸應力的論文。在赫茲(zi) 成就的基礎上,德國的R.施特裏貝克、瑞典的A.帕姆格倫(lun) 等人進行了大量的試驗,對發展滾動軸承的設計理論和疲勞壽命計算作出了貢獻。隨後,俄國的N.P.彼得羅夫應用牛頓粘性定律計算軸承摩擦。第一個(ge) 關(guan) 於(yu) 球溝道的專(zhuan) 利是卡馬森的菲利普·沃恩在1794年獲得的。
1883年,弗裏德裏希·費舍爾提出了使用合適的生產(chan) 機器磨製大小相同、圓度準確的鋼球的主張,奠定了軸承工業(ye) 的基礎。英國的O.雷諾對托爾的發現進行了數學分析,導出了雷諾方程,從(cong) 此奠定了流體(ti) 動壓潤滑理論的基礎。